欢迎光临原生态种养殖网!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茶叶、旅游、藏香猪、山羊、牛、黑骨鸡

点赞!集装箱+集成技术+双循环系统,年均可养殖6-8造!让水产养殖告别“靠天吃饭”!

   日期:2024-04-02     浏览:54    评论:0    
核心提示:通过一个个集装箱,实现高效增氧、消杀过滤、生物处理、数据处理、养殖监测于一体这个黑科技水产养殖装备,位于新会中集渔业科技
 通过一个个集装箱,实现高效增氧、消杀过滤、生物处理、数据处理、养殖监测于一体——这个“黑科技”水产养殖装备,位于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10多天后,1.5万多公斤的脆肉罗非鱼将从这里销往珠三角各大农贸市场和深加工厂。

有别于传统的土塘水产养殖,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新会中集“集装箱+”集成装备技术,使水产养殖装备化、养殖操作自动化、养殖管理智能化、养殖尾污资源化,让水产养殖告别“靠天吃饭”。

在“黑科技”的加持下,每个鱼池可养鱼1.5万多公斤。

养殖环境工厂化

不受天气制约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位于大鳌镇新鳌公路旁的田头,基地上方搭建了钢结构棚顶,可遮风挡雨。走进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高数米、宽10多米的鱼池,犹如走进了一家工厂。

再走近一点,“哗哗哗”的水流声不绝于耳。每个鱼池都配套了两个集装箱设备,占地30多平方米。在项目负责人、新会中集渔业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黎泽深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梯子,走上位于鱼池顶部的平台。只见随着饲料洒向鱼池,密密麻麻的鱼儿跃出水面,争相抢食。鱼池一侧,有两个出水管,不停地向鱼池放水。

“两个出水管分别连着两个集装箱设备,分别是物理净化设备和生物净化设备。前者用于分离鱼池内不溶于水的排泄物,后者用于净化鱼池内的有害物质。通过增氧消杀,水能实现24小时循环利用,不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也保护环境。”黎泽深说。

记者留意到,不投食时,鱼池里几乎看不到鱼儿,但水面上会不断涌出密集的泡泡。黎泽深说:“每个鱼池都配有一个高效增氧设备,出水的溶氧量最高为20-30毫克/升,这大大高于普通鱼塘使用增氧机的数值。得益于高效增氧设备,我们的鱼池能同时养更多鱼。你看到的这个鱼池里,每条鱼大约重2公斤,整池的鱼大约重1.5万公斤。”

据介绍,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总投资逾2000万元,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建成一期项目,有8个养殖池,养殖水体合计2400立方米;建设中的二期项目有18个养殖池,养殖水体合计5400立方米。

新会中集于1996年落户大鳌镇,是国内一家专门生产集装箱的行业巨头。从“做”集装箱到“玩”水产养殖,新会中集的跨界发展让不少人始料未及。

“2022年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提出,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发展健康养殖。‘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也提出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要从2020年的32%提升到2025年的50%。我们认为,国内水产养殖市场很大。大鳌镇被西江水环抱,水源水质优良,发展水产养殖,新会中集尽得天时地利人和。”黎泽深告诉记者。

双循环系统

年均可养殖6-8造

传统土塘养殖模式下,台风、暴雨、水源、水质等都是制约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元素。

“如遇持续暴雨天气,养殖户得24小时守着自家鱼塘,寸步不离。”大鳌镇农办工作人员黄宝欢表示,保持稳定的水质一直是水产养殖业中的重中之重。水源、水质一旦出现问题,不但可能毁了整个鱼塘,更让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大增。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它以解决养殖难的行业痛点为切入点,通过电脑控制自动投料,检测水质、含氧量,让水产养殖不再‘靠天吃饭’,实现水产养殖工业化,不仅高效,还全程可控。”黄宝欢说。

“受资源、环境、生产水平和食品安全等因素影响,水产养殖工业化和集约化势在必行,也是我们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黎泽深表示,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是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一大亮点,通过内外两个不同功能的水循环系统,达到养殖高密度、产量有保证、病害可预防、污染必处理的效果。

其中,内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处理箱和生物净化箱,养殖水体依次经过物理净化、高效增氧、消杀排抗和生物净化处理后回到鱼池循环利用;外循环系统包括源水处理系统、尾污处理系统,主要利于生态、绿色养殖。

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换水率低,可在土地短缺、水资源不足或非淡水养殖的地方实现养殖作业,特别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鳜鱼、石斑鱼、加州鲈鱼等中高价水产品。

以脆肉罗非鱼的养殖为例,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可以实现脆肉罗非鱼的最低养殖密度为50公斤/立方水体,脆化时间仅需30-40天。相比传统土塘养殖,周期大大缩短,养殖次数年均可达6-8造,若搭冬棚,可达9-12造。按此测算,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脆肉罗非鱼年产量可达300万公斤,较传统土塘养殖模式产量(按亩产2500公斤,一年3造计算)提高15倍以上。

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