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原生态种养殖网!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茶叶、旅游、藏香猪、山羊、牛、黑骨鸡

推进泰州休闲农业发展走深走实

   日期:2024-04-02     浏览:60    评论:0    
核心提示:本文转自:泰州日报推进泰州休闲农业发展走深走实□薛敏 吴小管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既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农村经济、
 本文转自:泰州日报

 

 

推进泰州休闲农业发展走深走实

 

 

□薛敏 吴小管

 

 

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既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农村经济、弘扬农业文化、扩大农民就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休闲农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大力促进旅游元素、文化创意与乡村产业有机结合,持续拓展乡村产业宽度,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深度,加快升温乡村旅游热度,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走深走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靠支撑。

 

 

泰州市推进休闲农业成效鲜明

 

 

近年来,泰州市遵循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聚焦资源整合、业态创新、品牌培育、示范创建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美丽休闲乡村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园区)14个,创成省级主题创意农园37个、农耕实践基地8个,康美基地9个。2021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84.02亿元,接待游客2340.66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0.47%、12.07%。

 

 

坚持系统谋划,多层次推进融合发展。将休闲农业发展纳入“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精准锚定发展方向,着力将靖江打造成为田园度假和滨江休闲目的地,将泰兴打造成为红色及乡村旅游目的地,将兴化打造成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整合姜堰溱湖湿地、海陵城北生态经济带和高港区农业休闲观光资源,加快构建都市农业观光圈。

 

 

突出主体培育,全方位激活动力引擎。围绕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导向,大力推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文化等各类主体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激发新动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一是持续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截至2021年底,全市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达553个。二是积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38个,形成了梯次推进、联动塑造的建设格局。三是着力搭建农耕文明展示平台,建成海陵农耕文化馆、兴化红膏生态园河蟹博物馆、江苏农牧学院科技文化馆等一批展示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文化的对外展示基地。

 

 

强化宣传推介,立体式展现特色风貌。注重多渠道、全景式展示我市乡村田园风光和特色农耕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农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是以宣传扩影响。依托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和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积极推介各类农文旅主体信息和特色项目,兴化垛田菜花景区和溱潼会船节多次亮相央视各档节目,兴化龙香芋等休闲农业产品入选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二是以活动聚人气。深入开展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农民丰收节、“苏韵乡情”泰州专场等大型节庆活动,不断放大各地农文旅特色优势,姜堰溱潼会船节、兴化千垛菜花节等享誉全国,高港逸夏果园采摘节、海陵农业科技示范园旅游节、泰兴印达村灯会节、靖江桃花节等影响渐增,有效吸引了广大游客来泰旅游。举办特色农产品创意大赛、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摄影、短视频创作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现了我市农文旅发展的新兴样貌,拓展了大众的认知水平和向往程度。三是以名品铸名片。在加强对外宣传、兴办节庆活动、健全旅游点位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和知名农产品目录,“红膏大闸蟹”“溱湖八鲜”“河横大米”“大地蓝丝绸”“竹泓木船”等特色产品远近驰名,在首届江苏旅游文创商品大赛中,我市报送的虎头鞋、柴墟娃娃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农文旅品牌进一步擦亮。

 

 

坚持惠民利民,加速度带动农民致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三资”力量,加强定点招商,通过资本撬动和市场化运营,大力实施一批既符合市场需求、又拥有乡村优势的农文旅项目,切实变资源为资产,有效扩大了村集体的经营性收入。泰兴市祁巷村整村开发小南湖生态园,积极打造集乡村旅游、研学旅行、亲子活动基地等多功能的旅游产品,村集体收入大幅跃升,实现了从“负债村”向“富裕村”的华丽转身。大力构建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提高农文旅产业与农民就业创业的契合度,鼓励村民就近就业、投工投劳,通过产业持续增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姜堰小杨村与小杨人家、溱湖绿洲等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带动本村村民就近就业,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村民年平均增收近万元,被文旅部纳入“旅游扶贫成效典型案例”。

 

 

虽然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瓶颈制约较多,资金短缺,用地短缺,项目短缺,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因为休闲农业项目投资大,风险高,收益慢,部分地区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够,统筹规划不够,品牌形象不够鲜明,产业层次相对偏低,配套服务有待提升。

 

 

加快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向往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农业前景广阔,生机蓬勃。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区域性的民生幸福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富民强镇工程,面向“十四五”规划任务,面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聚焦思想再统一,营造更有推动力的发展氛围。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把握我市过江通道、北沿江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旅游休闲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全域旅游观念,把休闲农业与文化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县域范围内强化整体构思、整体筹划、整体布局,紧扣规划引领,坚持久久为功。各市(区)要把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凝聚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促进特色发展。加强营销策划。要立足市域、县域的景区、景点,加强整体包装,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动休闲观光农业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全域旅游的大格局。加强示范带动。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示范创建活动,致力推动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环境、特色村落与旅游文化产业精准嫁接,持续加强村企合作,推动优质项目落地,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乡村环境优美、乡风民俗良好、联农带农效果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示范村,力争至“十四五”末,新增市级示范村30个以上。

 

 

聚焦业态再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坚持示范引领,以国家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以农业科普、农业观光为休闲体验亮点,加强县域联动,发挥鲜花基地、草莓基地、葡萄基地的作用,引领季节消费。坚持招优引强,立足我市优异的沿江、里下河自然资源禀赋,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项目培育,全面加强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和指导服务,着力招引和建设一批质态优、辐射广、前景好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推动市场经营主体量质齐升。坚持特色发展,大力推动主题创意农园、农耕体验基地、田园康养基地等载体提档升级,促进农文旅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充分发挥镇村主体作用,指导有条件的镇村立足镇情村情,加快推进特色乡土资源向乡村旅游产品转化,在丰富观光体验的同时,积极开发度假、休闲、文娱、康养等多类服务,着力打造生态乡村游、文化乡村游、美味乡村游、康养乡村游等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农文旅紧密结合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切实提升群众体验感和产业竞争力。

 

 

聚焦品质再提升,打造更具知名度的区域品牌。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加强我市长江文化公园和盐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持之以恒打造北部生态走廊建设,推动农文旅产业和项目合理布局、加快集聚,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设备完备、功能多样的农文旅优势产业带,不断提高农文旅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持续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科学规划各地休闲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主打品牌,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再创成一批全国有影响、省内有位置的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因地制宜开展“一村一品”培育工作,推动各地农文旅项目错位发展、合理布局、延链补链。继续放大农民丰收节、苏韵乡情、千垛菜花节、溱潼会船节等知名节会的宣传效应,持续加大休闲农业项目开发设计和对外推介力度,组织引导有条件的经营主体“走出去”,参加国家、省级相关活动,切实擦亮休闲农业发展的特色名片。要着力培育消费主体,泰州内需强劲,既有大量产业工人,又有大量高校学生、中小学生。加强与教育、文广旅、工青妇合作,引导高校学生、青少年学生、少年儿童走进乡村、走进田园,开展拓展训练、研学活动、社会实践。要提优我市文创产业水平。购物是旅游的延伸,面向大众,提供更多价廉物美、富有特色、充满情趣的文创产品、农副产品。

 

 

聚焦内涵再提升,强化更具号召力的文化品质。要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大力挖掘农耕文化、乡贤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拉长文化链,围绕文化亮点,强链补链扩链,走内涵发展道路,使得休闲农业成为令人驻足、耐人寻味、催人奋进的文化场所。以市(区)为例,海陵、高港、姜堰各自都有历史传统村落,有故事,有传说,有风景。比如,进一步弘扬白马蒋垛刁家网根思等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丰富靖江马桥生祠岳飞故事传说,增强影响力;进一步做优里下河垛田、长江圩田等农业文化遗产,带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要充分发挥媒体力量,通过诗词歌赋书画影视创作活动,广泛传播我市休闲农业,强化品牌宣传打造;充分发挥企业力量,引进工商资本,打造亮点景观,比如用好泰州银杏市树品牌,用好宣堡古银杏森林资源,整合宣堡美食、银杏保健药用产业,整合宣堡名贤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用好村史村志,把乡贤故事、风土人情、农耕文化讲生动,讲透彻,讲明白,增强乡村魅力。

 

 

聚焦配套再加强,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服务环境。持续强化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调配力度,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服务农文旅项目建设,及时破解资金、用地等瓶颈问题。要优化驻泰高校专业设置,着力培养营销人才、创意人才,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智力支持。加强对乡村旅游景点景区的超前规划和基础保障,抓好住宿、餐饮、公厕、停车场、购物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参与农文旅项目运营,加大对从业者特别是农民群体的培训组织力度,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旅游、农耕文化深入人心、更具人气,为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