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原生态种养殖网!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茶叶、旅游、藏香猪、山羊、牛、黑骨鸡

关键是做好质量而非数量!新农人产品打造第3步:从生产源头抓起

   日期:2024-04-01     浏览:57    评论:0    
核心提示:古今中外,要真正做好农业,无论是农副产品、食品和吃喝玩乐的农庄,首先要真正有用,怎么抓中用?正如我们在《产品打造方法论》
 古今中外,要真正做好农业,无论是农副产品、食品和吃喝玩乐的农庄,首先要真正有用,怎么抓“中用”?正如我们在《产品打造方法论》的上一集ink-type="" style="text-indent: 2em;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6px; max-width: 100%;">实用才有实力!新农人产品打造第2步:以用为核心,从色香味抓起

 

要打造色香味俱佳的好产品,保证安全、营养和美味的口感,质量是根基。虽然从生产到加工制作、物流和销售的整个流程,都会影响到质量,但生产是最重要的因素——对客户直接过来采摘、不需要后续存储的采摘园和休闲农庄来讲,可能还是唯一因素。

 

 

所以,农产品要“中用”提升色香味,要从生产源头抓起!

 

 

一、生产源头上,关键是做好,而非做量。

 

 

我们一再说,现在的农业大势是过剩和同质化,一般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年代,是质量而非数量,决定农产品的销量。过来人有句话:地头好不一定代表销售好,但地头不好,终端销售一定不好。所以,要尽可能地改进质量,形成特色。

 

 

至于是否一定要做多大的量?不一定。能做量就做量,不能做量就不做量(做大量的前提,除非你已经有大的销售渠道)。

 

 

1、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我们现在不少农庄或农场的规模,最忌讳的是大:动辄几千几万亩,产品滞销;规模大了,销售压力也很大,资产重,成本高,风险大。

 

 

一产种养到底多大规模才算合适?要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能力,尤其是市场和渠道的销量来判断。谷风的意见是,宁少勿多,宁小勿大。尤其是初次入行者,我常推荐的是,一般中型农庄的种养殖规模在100-500亩就可以了,200亩以内最好。产量不够怎么办?可以用管控标准加订单农业的模式,让其他人来种。

 

 

2、主导产品不是品类越多越好。

 

 

不少农庄都希望四季有花,月月有果,因此种植的果蔬有几十种,养殖的鸡鸭鱼猪牛羊样样都有,结果呢?生产和管理跟不上,什么都搞不好!

 

 

做休闲农庄也是如此。“地产地销”的场景,会有一种信任背书。但什么产品都有,很多产品却跟农庄主题没有必然联系,会冲淡这种信任背书。

 

 

主打产品其实尽量1-2种就行,以便专注精力。其他的即使有,作为配套和多样化的点缀即可。这一点,我们要向日本农民学习。据说日本农民都是专业户。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

 

 

当然,有条件的新农人,或做乡村休闲旅游需要打造自己特色的农庄,可以往深里挖,比如北京的番茄联合国,最高时高达160多个特色番茄品种,21种颜色。以“番茄联合国”之名享誉京城。因为这时候,消费者最在意的,就不是每种番茄本身的口味了~~

 

 

二、怎么“中用”?绿色生态是基础。

 

 

不管是做包括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在内的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和有机农业,还是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管一产营收在总收入中占多大比重,不管是主业还是配套,起码要做本色的一产:产品质量要过得去,食品安全要过得去,口味上要过得去,营养上要过得去!

 

 

怎么实现?一句话,绿色生态是基础。

 

 

行业实践证明,农产品要品质好“中用”,还是要尽量做绿色生态农业,而非是以往那种一味求量、高投资、高能耗、大规模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侵蚀板结、环境污染的“石油农业”。譬如:

 

 

生态化的水土,不能有环境污染;种子不是转基因;种植上做到化肥农药减量化、不对周边造成污染。尽量是循环农业不搞反季节种植,等等。表现在产品上,就是色香味达到一定的绿色标准。

 

 

有人说,上面太复杂,有没有简单的?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新农人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自己敢吃,自己肯吃,自己愿吃,自己喜欢吃!

 

 

三、怎么做好绿色生态农业?抓住3个关键

 

 

做绿色生态农业,一产种养,抓3个关键: “良地、良种、良法”。

 

 

1、良地:水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产。水土是一产种养的源头,水和土壤“地力”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收成,优质的水土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动植物。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水土不单是产品的产地,也是产品信用的支撑。

 

 

浙江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这“九山”,造就了水源清澈、空气清新、土质安全的原生态环境,造就了丽水高山蔬菜和生态精品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当地通过发掘以水土为核心的生长环境优势,创建综合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生产端上,整合精简制订强制性标准,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规范,简明易操作,从产地生态环境、种(养)殖环节、产品加工过程等环节把控产品质量,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60多道工艺.突出丽水环境优势和农耕文化,体现“法自然,享淳真”丽水山耕品牌内涵。

 

 

2014年“丽水山耕”正式发布,经过会展传播、体验传播后声名鹊起,2020年实现“丽水山耕”农产品年销售额108.53亿元,平均溢价率达30%。

 

 

"丽水山耕"让我们的农产品搭上溢价的班车。”丽水百味农业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小方说,以前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加入“丽水山耕”梯队后,价钱一下涨了三五倍,还供不应求。

 

 

另一个典型是农夫山泉:从千岛湖到长白山原始森林,从武夷山,再到意大利西西里岛火山岩柠檬、日本福岛白桃气泡水······将原产地作为一种营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抓住“水土”的魅力。

 

 

所以,“种植技术千万条,土壤第一条。”要生产好产品,首先水土要好。

 

 

目前国内不少土地因为滥施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存在污染严重和土壤板结、土质贫瘠退化问题,做绿色生态种植前需要做土壤修复和改良。

 

 

2、良种

 

 

在种养品种选择上,首选本土原种,也就是老品种。其次尽量选国家农业部门和科研院所推广的良种,不种植转基因作物;多提供当季农产品,一般不生产反季节农产品。

 

 

为什么选择老品种?一是老品种在适应性、营养和安全上,经过了千百年和亿万人的检测;二是老品种有老味道。而这些从小陪伴着我们成长的老味道,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记忆和血液。这些年,餐桌上的蔬果颜值越来越高,但很多人总觉得,“瓜没有瓜味、菜没有菜味”,好像没有过去的“老味道”了。实际上,在蔬菜水果品种选育过程中,过分追求外形,确实会让某些口味消失掉。

 

 

正因为如此,专门选老种子、培育和提纯复壮过去的老品种,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一种消费趋势。据说在北京,一批已经从市场上消失多年的老北京蔬菜——代号7794的“强丰”番茄、七叶茄、柿饼冬瓜、大核桃纹白菜、鞭秆红胡萝卜等又相继出现,满足北京人的味蕾和需求,价格还比普通菜贵。很多市民表示,吃着这些菜,就像故友重逢,常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些画面。其实,对“老口味”的追求,在于附着在这些食物上的乡愁。

 

 

农业农村部2021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也将“提纯复壮一批地方特色品种”作为品种培优的目标。

 

京城绝迹20年的鞭杆红胡萝卜首次恢复

 

当然,如果我们为了打造特色,或追求错峰上市,可以考虑培育和引进新品种。但是,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或设施条件,不要盲目移植引进,以免水土不服,赔了夫人又折兵!

 

 

3、良法:生产全程

 

 

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种什么、选种开始,到土壤、建设、种植、育肥施肥、日常管理到收获,包括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尽量和生态结合起来。全程尽量绿色化生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

 

 

具体怎么做?如推进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或尽量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代之以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养殖尽量不用含激素饲料和抗生素;采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猪沼果种养模式”、“立体种养模式”“复合种养模式”“鱼菜共生模式”,发展循环农业等。

 

 

病虫害防治上,建议以土壤改良、农业轮作、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营造各种生物适宜生活的环境,实现生物多样性,既提高植物免疫力,也吸引益虫益鸟的到来,而非一味地靠农药。

 

 

这种生态防治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山东浏园春360亩有机茶园的总经理牟丽云在2019年第7期的《有机慢生活》分享说:

 

 

“近3年来,除了太阳能杀虫灯和栽植蜜源性植物外,没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包括粘虫板都没有使用,而病虫害都在可控范围内。经请教有关专家,告诉我的答案是:茶园已形成完全平衡的生态小气候,有害虫、也有益虫,益害达到平衡的状态时,就不会形成危害了。”

 

 

农业农村部2021年启动实施的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其中“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 3大抓手,与上面的想法不谋而合。

 

 

【提醒】生态好产品来源于生产,当然,也离不开采摘、加工、存储、运输的全程品质化管理。否则即使生产的是纯原味的苹果,但在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大量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那也谈不上生态农产品了。例如,亚洲第一大果园辽宁葫芦岛“酵德一家”的苹果种植基地,生产不用农药化肥,全酵素种植,连太阳能杀虫灯也没用,完全靠酵素和生态多样化做病虫防治;冷库储存到运输,全程不用防腐剂、保鲜剂。网上订购送达后打开快递盒,一股醇浓自然的苹果香扑面而来,让四岁半的孩子都不由自主地一声惊呼:“好香啊!”

 

 

四、如何省成本做好生态绿色农业?

 

 

1、生态化种植,生态化建设

 

 

除了上面“酵德一家”所用的酵素种植外,不少专家包括朱安妮老师、吴向明老师,中国农科院植保专家都总结出了不少好经验好方法外,好的有机肥和生物肥产品成本也不贵,“有机好吃不减产”不是口号,而是变成了现实。

 

 

在农庄建设上,用生态方法做建设,尽量保持自然景观的特点,尽量用可再生材料或自然材料,循环可再生资源等,少用水泥少硬化,既省钱,还能保存和恢复园区的生物多样性,提升产品质量,更受城市消费者和游客的欢迎。

 

 

2、不用那么着急全部有机认证

 

 

北京三生万物生态农庄的庄主曾说,如果真的定下来做生态农业,“叫生态农场,不必要非得有机认证(注:有机认证费用负担大,且有局限)。实质是生态种植,零添加。只要找到方向,就干吧,其实没那么难。速度快慢没关系,别着急。”她说得很对,我们求实质不求形式,毕竟水土改变后地上的蚯蚓不会骗人,园区的生物多样性不骗人,菜的口感不会骗人。“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如果为了推广,可以先集中认证一两款主导产品,然后拿主导产品作背书即可。

 

 

3、逐步改善,找自己的生态特色。

 

 

全程生态种养一下子全部到位做不到咋办?可以从关键环节上循序渐进。

 

 

2019年我们在江苏镇江市句容市见到一家做草莓的新农人,与有些同行全程滥施农药除虫不同,他在草莓采果期开始后不再打药,做到“采果期零化学农药”,并把之作为自己的一个特色卖点,比同行价格贵,生意更好。

 

 

有人会问,当同行模仿也做到“采果期零化学农药”,怎么办?你再往上提升一步:探索做到开花期后就“零化学农药”,如何?这样循序渐进,你就能品质越来越好,持续走在同行的前面,打造出自己的生态特色和品牌口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4、用平台思维:从顶层设计上实现低成本的生产模式

 

 

有没有可能从源头上避免农业生产的重资产和高风险、实现轻资产生产模式?

 

 

有!

 

 

湖南有位休闲农庄做绿色餐饮的新农人,在农庄内建好大棚租给农户,要求按自己的标准生态种植,用高出同行价15%的价格订单保底收购,结果既收租金,又省了种植管理的麻烦和成本,生态菜通过游客餐饮和会员销售出去,供不应求。种菜农民也有积极性:省了前期建大棚的成本和麻烦,专心种菜,菜的销售和价格都有保障。一举多得。

 

 

所以,对有销路的新农人,或能通过三产融合带来游客的休闲农庄,可以制定标准,找同行或整合周边的农产品贴牌,给自己插上翅膀,也为农民增收。

 

 

总之,好生产,不一定要自己来种。可以是合作生产模式,即自己有一块面积不太大的基地,做优质种苗+种植标准。更多产品通过合作社的方式以保底价向农民签约收购。基地提供技术支持、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农民只管按标准生产,按预订价订购,销售有保障,利润看得见而且比一般人高,农民有积极性;企业成为品牌拥有者、种苗农资提供者、标准制定者、管理协调者、后勤保障者和验收把关者。企业主没有了种养环节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着重把精力放在经营上,通过经营带动生产,变成了一种轻装上阵的轻资产模式。

 

 

为什么这种方式可行?因为最后我们要的是符合标准的生态农产品,并非一定由自己来做。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